理论学习教育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党建思政 > 理论学习教育 > 正文

​杨怀远:永远怀有一颗服务的心

日期:2023-10-24 08:00浏览数:

杨怀远,1937年生,安徽庐江人,先后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“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”“新中国成立60周年‘双百’人物”等近60项荣誉。

1960年,杨怀远从部队转业到上海海运局,在客船上做生火工。由于他曾在部队受过工伤,不适应锅炉的高温,随后被调到民主5号轮做服务员。客轮上的服务员干的都是些婆婆妈妈伺候人的事情,他又听不懂上海话,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麻烦,出一些洋相。而之前和他一起转业到上海海运局的战友大部分都做了客船的乘警,他有些想不通,工作中带着情绪,他想自己一米八的个头,在部队还是工程兵班长,为什么就不能像其他战友一样当个乘警呢?

1963年3月,中央发出了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的号召,杨怀远把自己和雷锋做了个对照,发现他俩是同龄人,出身苦,在新社会翻了身,都在部队当过工程兵,不同之处就是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,而他却不安心做一个客运服务员,这是个人主义的患得患失思想啊。杨怀远十分惭愧,他认真学习雷锋精神后,暗暗下决心:按雷锋的人生路子走,做一个雷锋式的客运服务员。他主动要求到条件最差的五等舱工作,为孩子洗尿布,为病人洗疮口,为老人挑行李,为妇女背孩子。30多年如一日,不怕苦、不怕累、不怕脏、不怕烦,被旅客们亲切地称为“老人的拐杖”“孩子的保姆”“盲人的眼睛”“病人的护士”。

他说:“当时,我工作的民主5号轮定班跑上海、青岛等航线,旅客中老大爷、老大娘及带小孩的妇女特别多。他们大都是带着大包小包到南方探亲的。每次船到港时,总有一些老人和带孩子的妇女站在一大堆行李面前发愁。学了雷锋后,我宁愿晚下班,为这些有困难的旅客搬好行李后再来打扫卫生。”

20世纪80年代初,杨怀远当上了海运局的领导,每天朝九晚五,专车接送,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上班,却再也不能每天与大海、客轮相伴,别扭得浑身难受。最终,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,向组织要求重新回到客船上当服务员。就这样,他又重新挑起扁担,继续为天南地北的旅客服务。

1997年,60岁的杨怀远到了退休的年纪,可是他退而不休,又向组织申请再次回到客轮上,又坚持挑了两年担子。1999年,他正式退休时,单位人事科给他算了一笔账:这么多年来,他有1336个礼拜天没有休息过,35年没在家中过春节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中国青年报

编辑:马江曼

责编:张多

审核:唐志文


上一条:学习二十大精神,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

下一条:李大钊:铁建担道义 精神启后人

【关闭】